回国拿2000块底薪!海归回国求职该何去何从?

以上这段对话既不是杜撰,也没有进行任何戏剧化的渲染,而是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某位留澳6年的海归求职者的面试现场。

没错,这位海归求职者就是前段时间澎湃新闻发的一篇头条报道中的主人公—“小林”。

“花200万留学,回国拿2000块底薪,当初全家为她卖掉唯一住房”这一反差对比强烈的新闻标题,不仅成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更是将海归群体—这一人数已经高达265万人的庞大群体,再一次推到了公众的视野前。

回国求职是条荆棘路

尽管整篇报道只描述了小林一人留学回国求职的种种经历,但事实上小林“荆棘的回国求职路”并不是个例。

很多海归学生在回国应聘时都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和状况。

↑图表数据来源:《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困扰海归回国求职的主要问题。

还有不少人,对国内就业政策以及人才薪酬福利待遇服务的现状也了解的不多,仅有21.8%的海归熟悉关于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优惠政策。

尽管不同企业、行业、部门职位对于个人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对求职者的个人实践能力非常看重。

企业在招聘时考察的重点并不是海归在国外学了多少知识,游历了多少地方,见识有多么丰富......

而是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到底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益处。

企业对实践能力的考察主要通过求职者个人简历上的实习经历,“求职者在哪些单位/哪些岗位实习过?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又具体负责哪些方面?是否取得了成绩?求职者在这些单位/岗位的实习经历是否对本公司的业务工作有利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在招人时会着重考量的。

而实习经历这方面恰恰是大部分海归学生的短板。

海归人群实习经历调查👇

“出国留学,回国就业”真的亏了?

很多留学生和家长在决定出国前,都是规划着“出国留学,回国就业”。然而,现实中这种美好的预设已经转变为“出国几百万,回国工资几千块”的尴尬局面。

先来看一下海归朋友们对归国后工作的年薪期待:

但事实则是:

↑图数据来源:《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

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有近7成海归表示目前工作的月薪远低于他们的期望。

我们来算笔经济账,假设出国留学成本是50万,月收入6000元,那么不吃不喝的状态下,需要大约7年时间才能收回留学的本钱。

但大部分海归的税后薪资根本达不到6000/月,不吃不喝的状态当然也是不可能的。

Kay曾就读于Simon Fraser University(加拿大排名第一的综合性大学) 的会计和金融专业,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留学四年花费的费用总计超过100万元,回国后的月薪不到6000元,如果按投入回报比算,以Kay的月收入她差不多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回她留学加拿大四年的本钱。

并不是贬值,而是新的价值回归

尽管列举了以上种种数据,但TGC仍然认为仅仅以经济上的付出回报比来算留学的价值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留学经历所带来的个人视野的开拓、生活能力的提高、为人处世上的成长等都是可以使一个人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而这些品质的价值肯定不能仅仅只从金钱的角度去评估。

此外,尽管海归人数庞大,但其中也不乏真正优秀的学生,那些海外名校毕业的海归,即使回国求职含金量也不会怎么打折。

但以上这些调查数据也的确提醒了我们:海归回国求职整体的就业形势还是严峻的,回国找工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国外上了大学,能力肯定要比国内的孩子强,这是一叶障目;有些学生为了逃避高考,在国外三流野鸡大学混了几年回来,认为在国外镀了金,戴上一顶海归帽子回来就一定好就业,这是自欺欺人。

海归朋友们只有做到摆正心态,对自身的优劣势、职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全面提升“自身质量”,才能在国内竞争愈发激烈的求职场上脱颖而出。

另外Togocareer留学生回国求职一站式服务机构可以帮助到你哦~相信我们你值得拥有~